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好書推薦】「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叢書」述評

E-mail 列印
 「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叢書」述評


張永超

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20134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樊志輝教授主編的「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叢書」,在中國大陸學界,對於港臺新儒家有著較多的研究,而對於「臺灣新士林哲學」則少有關注,本次士林哲學研究叢書的出版,從某種層面來講,具有里程碑意義;本叢書出版不僅對於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問題有著較好的借鑒,而且是整個漢語思想界進一步融通的體現,同時大陸學人也有機會較全面的瞭解臺灣學界研究的重要流派:新士林哲學。樊志輝教授為本研究叢書做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序言:「士林哲學對中國現當代哲學意味著什麼」。這不僅表明了臺灣新士林哲學的獨特地位,而且也表明了中國現當代哲學發展的另種可能。推薦理由如下:

(一)漢語思想界的進一步貫通

樊志輝教授早在1995年作為博士生赴輔仁大學交流時,就與新士林哲學研究的主要學者羅光、李震、張振東等有過接觸,其博士論文《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於2001年出版,備受好評。近些年來樊志輝教授所帶的博士生陸續在他指導下做「臺灣新士林哲學」相關專題的研究,本次叢書作為第一輯出版總計六部,包括《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再版,耿開君原書修訂版《中國士林哲學導論》,以及樊志輝教授博士生的研究成果《羅光思想研究》、《吳經熊思想研究》、《沈清松哲學思想研究》,另有一部《臺灣新士林哲學論著輯要》(截至20144月先期出版三部:《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中國士林哲學導論》《羅光哲學思想研究》)。樊志輝教授稱這「是繼20年前我的導師方克立教授指導我和耿開君從事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後,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的一個新的高峰。是中國大陸關於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的一次較全面、較系統的展示。」這大概也是事實,大陸學界對士林哲學的研究多集中在西方哲學的「中世紀哲學」部分;對於臺灣學界的新士林哲學研究少有關注,本次叢書出版確實可以為大陸學界提供某種融會中西的可能和重要借鑒。

而且,中國現代哲學領域的思想資源不再僅僅限於港臺新儒家一脈或者大陸所看重的馮友蘭、金嶽霖、賀麟等學者,而是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支學養深厚中西兼通的學者團隊;他們無論是對中國哲學史還是西洋哲體系,無論是對形而上學專題還是對於生命哲學創建,無論是對中西哲學比較還是對於先秦天道思想發掘都有著豐碩的成果與獨特的努力。這讓學界中人看到,就漢語思想界而言,不僅有大陸學人持續百年的努力,港臺學者中除卻新儒家的努力之外,還有值得關注的但卻為我們忽視的「臺灣新士林哲學學派」的存在,此種溝通與瞭解,將是漢語思想界進一步貫通的體現。對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與未來發展將開無數法門。

(二)回到中西文明遭遇的問題起點

樊志輝教授還敏銳的談到中西文明遭遇的源頭問題,他說固然西方的種種思想主義在中國思想界都有登場和傳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吸收、消化西方精神之路已經走完。事實上,面對西方的現代精神,我們才剛剛上路,且步履蹣跚。同時,我們還需要面臨水土不服、胃腸不適的問題。來自於歐美的現代性方案,並不是簡單地移植到中國就可以一了百了地解決中國問題和建構中國現代精神。簡單地尋求西方現代精神與華夏古典精神的融合[諸如儒家自由主義(現代新儒家)、馬克思主義],並不足以表明我們就能成功地建構出自己的現代道路。因為我們對西方現代文明的精神源頭的古典理性精神和基督宗教精神沒有真正的包容與消化。沒有這樣的包容與消化,我們就與真正的西方精神相去遙遠。」  這是很精彩而又睿智的評論。今日的種種問題若期待有其解決,不能僅僅做枝葉修剪的功夫而要回到中西文明遭遇的問題起點:如何認識並學習西方以自保?如何重估傳統並融會西方以自立?就這一層面來講我們看到「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叢書」意義重大。

當然本叢書的出版或許不僅僅是大陸「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的「高峰」而更是兩岸學人承繼前輩學者面對中西文化遭遇的「歷史大變局」所給出的獨特回答。中西文化的全面相遇是人類文化的「大事件」,其影響和衝擊遠未結束;前輩學者融會中西的努力也只是處於開創階段,「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叢書」清醒的將我們帶回到了中西遭遇的問題起點上,因此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中國士林哲學的建構」不僅僅是一種理論形態的嘗試,更關鍵在於這是一條承繼利瑪竇等耶穌會士來華以來融會中西的努力,就此而言「臺灣新士林哲學」的研究將具有緊扣時代主題的現實意義,而且隨著後輩學人對中西遭遇主題的持續關注與回應,其意義將日益凸顯而變的舉足輕重。

 

附:在此對樊志輝教授慷慨贈送此叢書給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士林哲學研究中心及哲學系表示敬意和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