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思與學】創生與化生: 從人類起源角度探究中西哲學之融合困境及其可能性

E-mail 列印
 創生與化生: 從人類起源角度探究中西哲學之融合困境及其可能性

張永超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我們看到就中國傳世文獻中,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自然因素的演化成世界和人,沒有形成「人格神」或者說「造物主」概念。盤古開天闢地只是後來的傳說,通過對具體神話文獻的分析,我們看到盤古只是自然演化的「產物」之一,天地是由於陰陽之氣的自然浮沉而形成的;關鍵的一點是,隨著天地的形成,盤古不是作為造物主永遠存在,形成創造者與受造者的永恆關係,而是化掉了,成為了自然萬物,也就是說,即便盤古作為造物主(開天闢地)的功勞可以認同,但是他「有死」,這恰恰證明瞭他不具備造物主的「自有永有」特徵。而對於女媧來說,與盤古傳說一樣來自苗蠻集團;同樣我們看到她創造人「摶黃土造人」,後來感到「力不暇供」,然後用繩子蘸入泥中造人;而有些記載則說明「女媧之腸,化為十神」,是諸神共同造人的,這也說明女媧不具備獨一真神的特質,沒有形成「造物主」所具備的氣質。後來伏羲的參入,女媧化為「月老」的說法,等等距造人神話更遠,而伏羲女媧由兄妹而夫婦的傳說,似乎只是另一個「洪水」故事,這是關於人類「再生」的。對於經典文獻中所記載的「陰陽之道」,自然萬物由「氣化」而形成,再加上「五行」的構造,逐漸形成氣——陰陽——五行——萬物的模式,這只是古人對自然萬物形成的一種近似於自然哲學的猜想,更不可能形成「造物主」概念,這樣的自然形成萬物過程,是「天地不仁」的,一切都是「道法自然」,沒有「愛」的問題,愛或者仁只是後來聖人為人世所立的禮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沒有造物主與受造者這層關係的存在。

  就西方的創世記來講,我們看到創造者是「自有永有」的。就他自身來講,不因創造萬物而有任何虧損,更不會化掉;在創世之初,只有他存在,人和萬物產生後,他依然永在,造物主與受造物的關係一直存在;而且我們看到對萬物的創造,尤其是對人的創造是出於上帝的愛。與中國盤古的化為萬物和氣的自然特性不同,上帝永在,這意味著他對自己的「作品」有「毀滅和再生」的權能,而正是在賞罰中,上帝的權威再次被確定,選民再次蒙恩,這形成了「信仰與應許」的關係。上帝具有典型的人格神特徵,在創世記那裏,他可以與人「面對面」,可以直接「對話」,可以直接與人「立約」,這些在中國文獻中都是缺失的,至少在關於創世的神話或文獻中,我們沒有看到相應的證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創世記》中對世界和人的「生成」方式是「創生」,而中國文獻所載的天地人生成方式是「化生」。在「創生」中,有著明顯的創造者與受造者的對立關係,儘管受造者來自「造物主」,依照他的「形像」產生,但是,在有限與無限,圓滿與豐盛,自由與限度等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分別。上帝創造了世界,由人來管理,上帝的誡命(律法或約定)便是人的自由限度,違反者,將受到嚴重的制裁;換句話說,對上帝誡命的違背便是「罪」的形成,這種悖離性來自自由意志(這是後來的解釋),就創世記來說,蛇的誘惑似乎是次要原因,人自身似乎有「悖離」上帝誡命的傾向,所以,可以說,儘管上帝創造了人,但是,人的行為卻是自己決定的,這意味著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最終的賞罰之權則來自上帝。從另一方面說,上帝創造世界,用恩賜庇護世界,派人來管理;對人的製造也是來自上帝之愛,他不但吹起到他鼻孔裏,使他成為「有靈」的人,而且給人尋求伴侶而不是孤獨的存活;更重要的是,上帝賦予了人「言說、命名」的能力,這些都是上帝之愛的體現;與此同時,人對上帝的悖離,又面臨著被毀滅的危險,而義人則得以存活,挪亞和羅得的命運正說明瞭這一點。創生的模式,使人活在有限與無限、人與神、肉與靈、罪與義的張力中,人生是個解脫的過程,可以享受萬物、繁衍後代,同時又困難重重,面臨種種「悖離」的危險,這些「人之困境」在創世之初人的生成時已經具備了。

  中國文獻中的「化生」方式,則是另一種敘事。有限而晚出的創世造人神話,仔細審查(如同上面我們所做的),天地不是由盤古所「創造」的,而是陰陽之氣自然浮沉的結果,連盤古本人也是自然而然「長」出來的,有生便有死,盤古也是這樣,他最終化為了江河日月,通俗的說,即便勉強說天地是盤古開闢的(如同民俗所說),那麼最好他也死掉(化掉)了,也就是說他不是永生的。對於造人的女媧來講,固然摶黃土造人,但是也會感到「力不暇供」,這似乎是一種缺陷(又與耶和華的「心中憂傷」不同),她感到力不從心,所以用繩子批量生產了,這裏沒有提到「靈」的問題,這也決定了人與萬物沒有本質區別,至於後來所說「人為萬物之靈」,以及「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似乎只是後天的引導與嚮往,從人的生成上來講,由黃土所造,除此外再沒有別的的神秘之處。這與上帝造人是不同的,他「吹氣為靈」。另外,女媧也有「一日七十化」的問題,而且關於人的的生成還有諸神的幫忙,這似乎也逐漸走向了「演化」生成的例子,至於後來女媧與伏羲結合起來,我們更看不出他們的「造物主」性質,只是洪水神話的另一種敘事而已,而且是在儒家看來難以啟齒的兄妹變為夫婦關係。如上大致中國早期文獻中的天地人生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