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編後語】

E-mail 列印

【編後語】

蘇嫈雰(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本期通訊共有「專欄」一篇、「會議報導」一篇、「他山之石」一篇以及「思與學」兩篇,另外還提供「好書推薦」一篇,內容豐富多元,值得您細細品味。

本期「專欄」邀請若望保祿二世和平對話研究中心雷敦龢主任從歷史溯源談「天主教社會思想」。文章說明了中心建立於1987年,其目的為研究和平及社會正義。文末特別提到紀念阮文順樞機主教,阮文順樞機主教是編輯教會社會思想的手冊,使得教會的基本道理不限於所謂宗教領域,但也涉及到人間的社會。主任提出願意繼承前輩的辛勞,將教會社會思想當作其核心工作。不過,新世代要求我們用新的方式;過去的研討會與出版品要讓步,使網路時代能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因此,針對目前中心工作要點,主任提出願景:努力準備設計天主教社會思想的中文網站,希望到了本學年底會有初步的效果。

第一篇「會議報導」由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黃渼婷主任介紹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將於2016年12月29日(四)於輔仁大學舉辦研討會:【傳教士創造力-從郎世寧到21世紀】以及【巴洛克音樂之夜】。文章提到輔仁大學自創辦以來,即在天主教的辦學傳統之下,思考並實踐如何秉持著天主教的辦學精神以及多面向的方式興辦教育並作為傳遞信仰的載體。於此思考之下,輔仁大學規劃了【傳道與創藝-從郎世寧到21世紀】藝術展以及同名之研討會與音樂會,期盼能夠藉由跨系所、跨領域的合作,闡釋傳教士們在藝術上的貢獻,同時也探究當前的藝術創作者以何種形式來進行和信仰的對話。

另一篇「他山之石」則由現在正在法國作移地研究洪力行助理研究員撰寫「耶穌會法國省檔案館中國天主教相關研究資源簡介」,文章最後提出:這些檔案的存在意義正如耶穌會法國省檔案館前負責人 Bonfils 神父所說的,在於如何讓這些文件說話,如何透過這些文件來發現某個人的生命與行動,或者某個地區的氛圍──而這正是研究者可以著力之處了。兩位分別介紹研討會的內容、形式,以及目前耶穌會法國省檔案館中國天主教相關研究資源及提供研究者查詢使用的詳細情形,為本期「專文報導」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本期的「思與學」單元共兩篇文章,每篇各顯出一個取向。首先,第一篇由陳文祥助理研究員從科學哲學及朱子的角度探討「洞察與鑑照」,儘管洞察的喜悅將人全面地席捲之前的痛苦以及經由洞察的鑑照,對事物「本質」的完全掌握,因此可以運用到對其他物的認識。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痛苦的確存在過,甚至於少了他們,亦不可能有甜美的洞察果實。文章最後提出二個有趣的推論是:一、人的確有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內在結構,更且這樣的結構超越時代與文化;二、對事物的理解的確可能將人帶往不同的方向。此文正如陸九淵所言:「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確實豐富地展現中西文化的交流與會通。

第二篇由劉鳳娟博士後研究員撰寫的「聖誕樂聲:The Festival of Nine Lessons and Carols」,首先提出舉辦音樂會而成為聖誕節標誌,或說是一種傳統的,最為著名的莫過英國的The Festival of Nine Lessons and Carols。這個始於1880年,以讀經與合唱相互串連的聖誕音樂會是由英國Truro主教Edward Benson(之後為Canterbury樞機主教)為聖誕節發想的活動。最後提出如此結合聖言啟示與樂音繚繞的聖誕頌禱音樂會,確實是不同於一般的慶祝方式。適逢聖誕佳節,此文透過「聽覺」帶來的心靈感受,為聖誕節賦予了更新的意義。

本期的「好書推薦」由何佳瑞助理研究員撰寫,介紹了《杜威哲學及其真理概念的演化》,本書無中譯本,本文以導讀的方式帶領讀者領略各章的精華重點。推薦此書的理由有二,其一,本書是一本少見的、將杜威的「真理」概念作為主題探討的研究專書,然而,「真理」這一概念卻對人類的教育思想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其二,一個教育哲學家對於「真理」的看法,影響了他認為應當要如何傳遞「知識」才是適當的,也影響了他認為培養受教者的哪些「能力」才是適當的;對「真理」的看法,更影響了他如何看待站在他眼前的、活生生的受教的「人」。文章提出作者Tuggle仔細檢查了杜威的「真理」概念,以及他的最重要的學說──工具主義。在受到了Willian James 與Charles Peirce的實用主義吸引之後,杜威形成了一種工具主義學說。杜威自己也清楚地表明:哲學處理的是文化問題,處理人類關係的模式,它包含了如語言、宗教、工業、政治與藝術等等問題。哲學的工作就是人與其所生活世界的關係。最終,哲學是與行動連結在一起。

 

祝福各位聖誕&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