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編後語】

E-mail 列印
編後語

張永超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本次收到通訊文稿共計9篇,主要涉及三個主題:第一、密契與宗教經驗等;第二、聖詩聖樂;第三、教會與福傳的在地化。為便於讀者研讀,依照本刊編輯體例,向讀者做一導讀。

思與學部分。共收到5篇通訊文稿。陳文祥老師向我們展示了拉內的「超驗神學」,他指出拉內思想關注於人的整體的存在本體,而以超驗哲學將形上學與知識整合起來,而在神學實踐上,則是以基督宗教教義為其基調,雖然仍重視人的主動與先驗性,但似乎特別強調神在人身上的主動作工,斷言人與神合作的進化正是宇宙的目的。而劉鳳娟老師則向我們介紹了宗教神秘經驗主題,尤其是著重介紹了詹姆士對宗教經驗的界定「不可言說」「知悟性」「頃現性」「被動性」等特質。張永超老師則以中國哲學為背景,指出中國先秦之際「禮崩樂壞」與「天命信仰」的關係,同時提出現代社會「物慾橫流」與「信仰缺失」間的關聯,基於歷史和現實中人道危機讓我們重新從天人之際來審視人對超越者的敬畏與信仰。黃渼婷老師則以《耶穌會傳教士錢德明對道家/道教的理解》為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在文末她指出:大部分研究道家/道教學說的研究者鮮少取材於十六到十八世紀早期來華傳教士的見解,因為一般研究者認為他們的理解充滿了誤解與錯誤,且無法釐清道家與道教的差異。不過,若以「接受美學」的視角來探究當時傳教士對於道家/道教的理解,仍可歸類出傳教士們對道家/道教的多元領略。若無此階段的嘗試,道家/道教或許根本無法傳遞到西方,在其後獲得重視,並影響了二十世紀的歐洲。最後一篇張毅民老師則以西方早期教父思想為背景探究「音樂與神聖性」間的關係。他指出研究宗徒教父與早期(希臘與拉丁)教父如何在論述基督信仰、教會制度、靈修生活、神祕經驗、神學思想、基督徒合一、宇宙觀與世界觀時,他們如何使用音樂語彙以及與音樂相關的比喻(例如:樂器、合唱團、舞蹈等),是一個極為重要、也極為值得開發的研究領域。它不僅可以加深教父思想研究工作的深度,更由於探討教父使用音樂語彙以闡述關於神聖性,可以使原本教父研究的廣度擴及其他領域,更能使教父研究走出枯燥無味與艱澀深奧的氣氛,為21世紀華人基督徒呈現出一股新且活潑的朝氣──藉由大家在信仰生活中共有的音樂經驗,對早期教父的神學思想可以有一快速且直接的心領神會。發人深省。

好書推薦,《優雅的福音》。接續福傳在地化主題,張勤瑩老師則給我們推薦了《優雅的福音-20世紀的在華美國女傳教士》一書,本書作者簡.亨特 (Jane Hunter)採用美部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與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的檔案為研究基礎,選擇約40位的美國女性私人信函為史料,關注女性傳教士在海外傳教事業中的身份認同,並接受傳教事業中的性別角色。包括承擔傳教任務,與家庭生活的責任等等。有趣的是,據作者研究指出,以世紀之交從事海外傳教工作的女性團體為例,多半不算是有自覺意識的女性主義者,反而更傾向保守派;相對而言,激進的婦女則多半活躍於國內事務。總之,本書是一部值得閱讀的書。

會議報導以及學界消息部分,共收到3篇文稿。洪力行老師應邀參與了劍橋大學國際聖詩大會,他及時給我們發回了相關報道,讓我們領略了聖詩大會的盛況,同時讓我們繼續沿著福傳-聖詩-聲樂的主題進一步思考。何佳瑞老師讓我們看到輔仁大學哲學系的國際排名,不同的排名系統會有不同的結果,何佳瑞老師提醒我們留意QS排名的同行評審因素的權威性,并讓我們看到輔仁大學哲學系半個世紀來努力的國際認可度與成績。與此同時,蘇嫈雰老師則向我們展示了由輔仁大學天主教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國際天主教學術研討會」,本次大會有幸請到聖座萬民福音部秘書長韓大輝總主教以「傳揚福音和根植教會」為題發表演說。演講內容提出宗座代表剛恆毅樞機主教來中國有兩個抱負:傳揚基督的福音、根植本土的教會,韓大輝總主教提出三個原則,分別是:全人為貴、基督為軸、教會為基,藉以勉勵輔仁大學在此基礎上應該要繼續戮力以赴,勇往直前,提升福傳的事工,讓人更體驗福音的喜樂、基督的慈愛、教會的靈氣和教友的素質。韓主教為福傳在地化提出了明確原則和目標。

總括上述,我們看到愛的福傳,無論是密契經驗、聖詩與聲樂,還是在地化探討,最終都是為了愛的福傳,敬天而愛人。感謝諸位同仁的配合,感謝諸位的智慧分享;期待讀者的交流互動,愿本期通訊能給讀者朋友帶來思想的啟發與閱讀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