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思與學】 淺談宗教神秘經驗的測量

E-mail 列印

淺談宗教神秘經驗的測量

劉鳳娟
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宗教所引發的個體認知、態度轉變及行為表徵,特別是特殊的宗教經驗,一直是眾人感興趣的議題。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多以案例的敘述作為揭露內情的方法,但由於不同宗教之獨特性,使得不同信仰的宗教經驗,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雖是如此,許多學者已嘗試在特定信仰的宗教經驗上,尋找發生軌跡及其特殊經驗的共同表徵,例如神秘經驗。

神秘經驗亦稱密契經驗,其主要之內容是在談論人類與神,或某種超自然力量,結合為一的各種形式、經驗、體驗。通常如此狀況的產生都是被歸類於宗教的特殊現象。這些經驗經過了長時間的宗教洗禮與萃練,以及流傳與紀錄,才逐漸地被歸納形成一特殊的人類宗教集體心理表徵,進而發展成為一宗教相關的心理學說。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0)在基督宗教的範疇下,對於密契經驗所建構的四個測量構面,就是其中一例。

詹姆士在《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的探究》的〈密契經驗〉一文中,透過其對宗教經驗之細膩觀察,將原本難於發展出統一論述的密契經驗,以四個有關密契經驗的情狀,確立密契經驗產生的共同表徵。姑且不論如此定義密契經驗的適切性,但至少讓我們對於宗教密契經驗的判斷,有了討論的共同基準。他經由限制密契經驗的用法,也就是框範密契經驗的定義,使得在〈密契經驗〉一文中的討論能有明確的範疇界定與討論基準,而不至於失焦。詹姆士提出四個密契經驗的特性,分別是:

(一)不可言說:經歷密契經驗者常無法以適當的語言來表達此種經驗。
(二)知悟性:密契狀態是對於推論的理智所無法探測之深刻真理的洞悟。
(三)頃現性:密契狀態無法維持很久,半小時至一兩小時不等。
(四)被動性:當密契經驗發生時,當事者會覺得自己的意志好像中止一樣,有時候甚至覺得好像有個更高的力量將他握住當事者在被無形力量所掌控時,會產生一些被動的動作,如發出預言、自動書寫或是靈媒的出神狀態。

詹姆士進一步從上述四個密契經驗的意識狀態,歸納出四個由密契經驗所產生的層次,分別是對格言的頓悟、如夢狀態、如醉狀態以及自然界喚起的狀態。這四種層次的密契經驗所顯示的狀態,前兩種,也就是對格言的頓悟以及如夢狀態在我們一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發生過的經歷,似乎不足為奇。但若要讓人接受宗教性的神秘經驗是從酒醉中引發的論點,亦非易事。其原因在於,我們對由酒醉所引發的特殊「言語」與「行為」大多覺得與酒精的作用有所關連,要將這種表現作為與「終極實體」之間的神秘交流,可能會被叱為無稽之談。第四種由自然界喚起的神秘狀態,最能顯現出密契經驗的不可遇與不可控的意識狀態。如同在詹姆士的文章中節錄了德國觀念論者Malwida von Meysenbug傳記,寫道:….就是從獨我的孤寂回歸到萬有合一的意識,跪下時猶如死者,起身時以如不朽之人。陸地、天空與海洋共鳴,彷彿圍繞世界的大協奏曲….。而這種與天人合一的狀態正是符合我們對於宗教密契經驗的普遍性觀感。

詹姆士曾說道:個人的宗教經驗是以密契的意識狀態為其根基與中心。雖然詹姆士個人無法經驗到神秘經驗的狀態,但他透過二手資料及詳盡的論述,深深地說服我們相信這種密契狀態確實且真實的存在著。雖說神出狀態的不可言傳是所有密契主義的基調,也都是藉由直覺來建構其意識狀態。然而,當這些密契經驗所存在的意識形態,都無法以任何言語來描述時,我們又如何能判斷當事者的神秘經驗確實存在呢?

對於這種無法直接以觀察方式來獲取結果的心理潛在變項,在國外已有許多心理學者採用問卷量表的模式進一步測量此經驗的產生經過。希冀透過一些與這密契經驗相仿且能被模擬狀況的陳述語句,測量出神秘經驗的發生及其程度的強弱等等。自1970年代起,國外就已有密契經驗量化研究問卷的發展,例如M-Scale(Hood, 1975); Mystical Experience Scale (Thalbourne, 1991); Francis-Louden Mystical Orientation Scale(Francis & Louden, 2000)以及Exceptional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Kohls & Walach, 2006)等等。上述前三種問卷的面向結構均是參考詹姆士所提之密契經驗的四個構面而形成的。

在台灣對於具有神秘特性的宗教經驗研究的研究量表,主要應該是在2008~2011為期三年的〈台灣宗教經驗之比較研究〉中使用的問卷。這份問卷內容除了納入2004年中國大陸進行的「中國漢民族的宗教體驗」調查問卷中的重要主題外,並參考英國Religious Experience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Wales, Trinity Saint David)的網路調查研究問卷。另外,亦針對台灣本土宗教經驗的特殊性,參考1994年、1999年、2004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宗教組的問卷內容。

從詹姆士描繪的那些實際存在密契經驗案例,確實為讀者帶來了不同的宗教視野與體現,進而讓信仰者朝向更高層次自我生命的存在邁進。這種帶有隱性價值的確立,將使得宗教修行者期待密契經驗的發生。雖說詹姆士早已「明確的」確定了密契經驗的意識形態,但對於神秘經驗的統計研究一直到二十世紀末才開始展開。而對於這些無法被清楚感知到的神秘意識形態,如何被經歷,並如何可以形成集體雷同之體現模式,完備測量工具之發展與建構,可說是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