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學界消息】2014下半年關於教父學的兩場重要國際會議

E-mail 列印
 2014下半年關於教父學的兩場重要國際會議
 
張毅民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在教父學研究的國際學術界,今(2014)年的九、十月間有兩場值得注意的國際會議。首先登場的,是在本(九)月廿六、廿七兩天,由位於澳洲雪梨的聖安德希臘正教神學院(St. Andrew’s Greek Orthodox Theological College)主辦的「第六屆聖安德教父學研討會(Sixth St Andrew’s Patristic Symposium)」。另外一場則是十月九日、十日兩天,由美國麻州波士頓的聖十字希臘正教神學院(Holy Cross Greek Orthodox School of Theology)主辦的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將以教父們的講道為主,研討會的主題是Patristic Homilies and their Reception History,發表的論文除了涵蓋教父的講道內容、論述方式、文體等等之外,也包括了教父們講道內容與釋經的關係與使用情境(禮儀、教導慕道者、慶節)的分析。研討會的主辦單位希望一方面對於教父講道內容獲得更多發現,另外,就是希望可以藉著這些研究成果,協助當代教會牧者們從教父講道的典範與珍貴經驗中獲得教訓。受限篇幅,筆者僅針對即將在九月於雪梨舉行的國際研討會進一步介紹。
      雪梨聖安德希臘正教神學院今年研討會的主題是From Alexandria to Cappadocia and Back Again(從亞力山卓到凱帕都西亞與回流)。筆者認為有兩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焦點,首先是兩場重要的專題演講,第一位是Professor Paul M. Blowers(美國田納西州的厄瑪努耳神學院教授兼院長),他於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獲得博士學位,專攻教會早期歷史與教父學,關於證道者馬克西木斯(Maximus the Confessor, 約580-662)的思想,他有長久且深入的研究。這位教授曾任「北美教父學學會( The North American Patristics Society)」的主席(2008-2009),也是 The Journal of Early Christian Studies期刊的編輯,他著作等身,在各大重要國際期刊都發表了許多的文章,目前他與美國聖路易士大學的Peter W. Martens教授共同編纂The Oxford Handbook of Early Christian Biblical Interpretation(早期基督徒聖經詮釋劍橋手冊),並將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Paul M. Blowers 將在這場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說,主題是Mystics and Mountains: Comparing Origen’s Exegesis of the Transfiguration and Gregory of Nyssa’s Exposition of the Sinai Theophany(神祕主義者與高山:奧力振「基督顯聖容」之解經與尼撒的國瑞「西乃山的天主顯現」之解說的比較)。
      這場研討會中另外一位專題演講者是Dr. Bronwen Neil,她是澳洲天主教大學(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 Brisbane QLD)的教授,同時也是澳洲人文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the Humanities, FAHA)的正式會員,對於早期教會歷史與教父──例如教宗聖良一世(St. Leo the Great, c. 400-461)──的思想也有深入的研究。今年九月在雪梨的這場的研討會中,她將以Signs of Theosis in Synesius of Cyrene(基勒乃的辛乃西思天人合一\聖化的記號)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就是兩天議程中的論文發表。這場研討會將計有約18位學者發表論文,發表的學者們不僅有院長級的教授,也有已具有博士候選人資格的年輕學者。亞洲學者只有一位,就是目前在日本東京學藝大學( Tokyo Gakugei University)擔任研究員的上村直樹(Naoki Kamimura)教授,他目前是「日本教父研究學會(Japanese Society for Patristic Studies, JSPS)」的重要成員之一。在這場研討會中,他將要發表的論文是針對尼撒的國瑞(Gregory of Nyssa)與奧思定(Augustine of Hippo)思想中關於「靈魂歸向天主之旅程(spiritual itinerary of the soul to God)」的比較研究。在兩天的論文發表議程中,其中有兩篇論文特別引起筆者的注意,一篇是由Joseph Azize教授(澳洲雪梨聖母大學)發表的論文,內容是針對宗徒教父安提約基雅的依納爵主教及其七封書信,Joseph Azize教授的主要論點是在反駁近年來若干學者對依納爵與書信的懷疑立場(例如:懷疑依納爵有精神疾病,或懷疑他的七封書信係後人偽造)。他強力主張後人除了應對熱切擁抱殉道的依納爵主教心懷崇高敬意之外,更應滿懷信心地接受其七封書信的真實性,他堅定地指出,依納爵的書信是後人認識後宗徒時代教會的歷史、靈修、神學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另外一篇論文則是由澳洲雪梨聖母大學的講師Kevin Wagner(若望保祿二世婚姻與家庭學院,博士候選人)發表的論文,內容將針對基勒乃的辛乃西思主教(Synesius of Cyrene)創作之聖歌,與納齊安的國瑞主教(Gregory Nazianzen)創作的神學詩篇Poemata Arcana中,三位一體天主之第二位的比較研究。
      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結束至今已經快要滿五十年的當前,早期教父的思想與相關研究,對於我們反省自己到底是用什麼心態來接受與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是至為重要的。已故的教父研究學者、同時也是耶穌會會士的Orbe Antonio, SJ(1917-2003)的文字,如今閱讀起來依舊暮鼓晨鐘,並在我們心中迴盪不已:
今天我們以不誇耀的、甚至有點不信任的態度來接受耶穌的福音,我們並不引以為榮。……我們為退化而沮喪,我們不信任教會,我們不再關心信仰的真純性、個人對聖經的研究與宗徒傳統的和諧等這些教父們的特性;相反的,我們過分強調方法,全神貫注於細節,而忽略了根本。如果我們讀聖依納爵、奧利振和其他人的著作,便會發現其中含有多少對聖經章節,尤其是新約的研究和個人反省。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加深對啟示內容的認識,好像是只要向信徒顯示天主的寶藏,便足以肯定對這世界的效力。困難並不在於應用的方法,而是在於持久不斷的研究並加以消化。事情在過去和現在,都是一樣。……教父最與教會同一化,他們花很少的時間與世界交談,但用大部分的時間來保護繼承自宗徒們的傳統寶藏,使之成為最摩登的珍品。其信息是最自然和真純的。(〈教父們的教訓(The Lesson of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吳幼安譯,《神學論集》49期,1981年,頁377-394
      筆者在2014年「于斌樞機教師研究獎勵獎金」的支持之下,將於本(103學年度)成立「宗徒教父作品讀書會」,希望可以帶動國內年輕基督徒學者們對於宗徒教父作品與思想的研究風氣。此一讀書會目前已經獲得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三位教授神父(房志榮神父、陳宗舜神父、陸達誠神父)的同意加入,他們將共同擔任本讀書會的神師與學術指導人。本讀書會一方面希望廣納對宗徒教父作品有興趣的年輕學者,另一方面,又因資源有限,因此目前規劃以具有研究所(碩士)以上程度、具希臘文基礎閱讀能力與中高級的英文閱讀能力的年輕學者,為讀書會的參與人,人數不超過15人,無報名費。讀書會聚會的形式參考美國波士頓區教父研究協會(Patristica Bostoniensia)的方式,一個月聚會一次(暫定於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會議室),為期一年,包含兩次專題演講。讀書會成員除了將要仔細閱讀宗徒教父作品原典(中文、英文、希臘文)之外,也將要閱讀近代重要學者的相關學術專書著作(以英文為主)。讀書會的成果將會匯集整理,並於次年進行出書(暫定:《宗徒教父作品中的蒙選思想》)的整備與編輯工作。有意報名者,請儘速與筆者連絡報名:張毅民,電子郵件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