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好書推薦】《讓青春不再糾結──思想諮商的式例與理路》

E-mail Print
There are no translations available.

 《讓青春不再糾結──思想諮商的式例與理路》


蘇嫈雰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王習勝等著,《讓青春不再糾結──思想諮商的式例與理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8月。

 

王習勝教授在安徽師範大學任教,本書從哲學思想的理路出發,關懷社會脈動,致力發展思想諮商的理論與實務,在現今經濟蓬勃發展,人心卻困頓、晦暗的時代,嘗試提出心理疏導的具體對策,可說是一本經世致用的好書。

本書的前言直接點出時代的問題,沒有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更缺乏方法和技術的支撐,導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能根本解決問題的惡果。所以,王習勝教授企圖從人的思想著手,取徑「哲學諮商」人文關懷的理路,對象是大學的青年學子,書中的具體實例多數是思想困惑、精神苦惱的大學生。文章從實例的提出到理論的梳理,清晰的解說協助青年學子度過人生遭遇的困難、低潮。

本書的架構以「困」為主軸,分述情感困擾、學習困惑、生活困憊、交往困境、信仰困頓,五大主題是人一輩子都會遭遇的「困」。人一旦沒能走出來,就會變成「囚」,卽人被問題給□在當中,心走不出去,思想也成為死胡同。

情感困惑的主題提出〈感謝“拋棄”你的人〉,將蘇格拉底拉回到人間,看他如何運用對話法,解決現代青年人失戀的困惑,非常有趣。學習的困惑指出現代高學歷高失業率的事實,無奈短時間內又無法扭轉華人世界父母親教養下一代的觀念,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此外,少子化的結果,更令人氣餒的是造就了許多知識的巨人,卻是生活的侏儒。大學生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更無法適應大學生活中一切得靠自己打理安排生活之所需。結果是父母親成了孝子孝女,大學生變成了媽寶,出了社會靠爹靠娘安排前途,在外出了事就拉親靠戚。大學教育沒能教出知人任事的菁英,反倒造就了一群生活困憊,產生社會動亂的成人。這不禁讓我們好奇,現代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受高等教育的莘莘學子,沒有能力運用思想去解決生活遭遇的種種問題?在生活困憊的主題裡提出〈怎麼做才算是真正的自立?〉從大學生的實例,理論分析自立的三個層次,思想或情緒的萌動、情緒衝動和自立行為的交錯、穩定且樂意表現自立成為習慣,顯示此書的實用性,且符合《禮記‧學記》所言:「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孔子、蘇格拉底,所謂善教善學者,都是採用機智問答的對話方式,使教育成為一種激發思考的雙向活動。

本書指出有效地關注、關懷個人思想和情感的問題,學習使用哲學的方法和技術,從思想教育著力,才能將脈脈的人文情懷,轉化成為「知情意信」的助人力量。古今中外皆然,如果不能將學問轉成社會關懷的實際行動,被時代淘汰將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