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 增加字體大小
  • 預設字體大小
  • 減少字體大小
首頁

趙雅博神父訪談摘錄:如何做好士林哲學?

E-mail 列印

 趙雅博神父訪談摘錄:如何做好士林哲學?

趙雅博口述  何佳瑞、符立穎整理

  哲學可說分為「唯心」、「唯物」、「心物合一,以心為主」等三派。例如牟宗三是以「唯心」研究漢學[1]的代表者。胡適,強調以科學的方法來作研究,屬於「唯物」路線,只承認知識,不承認天主。但士林哲學是用哲學方法,「心物合一,以心為主」,承認天主。知識唯心打不出去,因為不能用心講心。天主是浩瀚的,人是有限的,研究天主很困難,人對天主的研究是永遠嫌不足。

  說真的,人恐怕對自己的了解也還不能完全。要把天主研究得精楚,完全透徹更是困難,天主是研究不完的。研究哲學,要懂中文,要真正懂中國哲學,再去懂西洋哲學。不是單研究中國哲學或是西洋哲學,而是「哲學」。「哲學」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天主,天主不是物,天主是造物者,天主也造心。想要研究「心」,非用天主不可,用天主去懂天主。我們想要懂天主,是懂不完的,真要用一句話來說懂天主,只能說「天主是自由的,天主什麼都懂」。假如,要我寫天主的話,第一是用哲學的研究,用哲學來研究神,哲學是人的學問,還要再研究神學,神學是超人一等;事實上,研究了神學也還是不夠,因為天主是超人一等的。

  士林哲學是對「心」、對「物」都著手。「心」比「物」高一等,用「心」可以研究「物」,但用「物」就無法去研究「物」,因為「物」不懂「物」是什麼。「物」進不了「物」,用「心」可以進「物」;但「心」可以進「心」,不能全進「心」,「心」要「神」才進得了。我們研究學問,第一步就是先研究「物」。用「物」研究「物」,是現在的自然科學,自然科學也包括了許多別的學問,是用理性所能研究這些東西。因為它有理性,也可以研究「心」。用「心」來研究「心」,是研究不完;用「心」來研究「神」,更是研究不完。

  在輔仁大學,我希望未來在研究上要有中國哲學,用中國哲學補足西方哲學所沒有的。研究「心」不夠,要研究士林哲學,要加上「物」,就能懂得更多。研究「物」而偏於「心」,以「心」研究「物」,能懂得比較多、比較透徹。反之,若是以「物」研究「物」,不能懂得「物」是什麼,最多只能懂得「物」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而已。「物」的觀念不能用「物」來研究,而是要用「心」來懂「物」、才能來研究「物」。研究哲學一定要「心物兼治」,不能全是「物」。

  所以「唯物」的方法還不到位。用「物」,進不了「物」的範圍,因為「物」不懂「物」,但「心」則可認識「物」。研究哲學,要先對「物」下功夫,以「心」 為主。光是研究「心」也不夠,因為「心」能研究物卻不能包括「物」。所以,還要承認天主。那麼,我們可以說,研究士林哲學,不懂神學,也到不了家。建議輔大一定要開神學課。不能拋不掉神學,也不能拋掉自然科學、自然哲學,心理學,要能兼治,以知識為主,神學為輔助,才能研究好士林哲學。

  士林哲學不是一個完全完整的哲學,需要有神學來輔助。神學要有超自然的部份,有神秘學,有密契,若是不進到神秘學,就不夠深。要幫助哲學的研究有兩種:一是用科學實驗,用科學幫助理解士林哲學,二是用神學。

  由於哲學本身不完全完整,也非毫無缺點,所以,研究學問是分步驟,想要懂,不是研究到懂,而是忽然之間有一個不經過哲學思想而產生的意外想法,這是哲學,靈光一現的領悟,這是哲學不能少的一步。有的問題沒辦法解決,但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是哲學的一部份。研究哲學不要忽略意外,研究哲學,一定會有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用自然哲學和神學來輔助。所以研究哲學,也要兼顧自然科學和神學。研究士林哲學一定也要研究士林哲學以外的學問,能幫助理解士林哲學的學問,這才是真正的做研究。任何的學問都能相輔相成,彼此幫忙,研究任何學問不要完全陷在裡面,研究天主,還要用不是天主的內容來研究天主,才能懂得多一點。

 


[1] 指經史子集。